玻璃體重存在的結晶夾雜物,不管其形狀、大小和來源如何,統稱為結石,又稱石頭、砂子、節子,屬固體夾雜物。結石的種類很多,產生的原因也很多。
① 玻璃液失透。當玻璃也長時間處于液相溫度以下,發生失透并進入玻璃形成結石。
② 熔化不充分或雜質混入。由于顆粒大或混合不勻等原因原料不能完全熔化,如硅砂結石、芒硝 結石、金屬結石。
③ 耐火材料受侵蝕。硅質、鋁質耐火材料都會受到侵蝕和生產結石,如莫來石結石。
④ 析晶。可生產硅灰石、失透石、透輝石等介紹。
⑤ 硫酸鹽夾雜物的分離。熔體中硫酸鹽過多時,以硫酸鹽形式成為浮渣分離出來,冷卻后結晶稱為“鹽泡”。
結石是玻璃體中最危險的缺陷,不僅破壞制品的外觀與光學均勻性,而且會降低制品的使用價值。由于結石組成與玻璃主體不一致,結石與周圍玻璃的膨脹系數不相同,容易造成局部應力,從而大大降低了制品的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,因此一般不允許玻璃制品中存在結石。通過對結石的檢驗可以確定結石的化學組成和礦物組成,并采取預防措施。檢測方法包括:肉眼放大鏡觀察法、碳酸鈉試驗、化學分析、折射率測定、巖相分析、電子顯微鏡法和X射線法。